新闻中心news
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,埃塞俄比亚选手破赛会纪录夺冠
10月的北京,秋高气爽,正是跑步的黄金季节,10月15日清晨,随着发令枪响,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在天安门广场正式开跑,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齐聚一堂,共同挑战42.195公里的极限征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特斯法耶·阿贝拉以2小时06分23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,并打破赛会纪录,中国选手张伟以2小时11分45秒获得国内男子组第一名,展现了本土选手的强劲实力爱游戏娱乐。
赛事规模创新高,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
今年的北京马拉松吸引了众多国际顶尖选手参赛,其中包括多位曾在世界六大马拉松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跑者,赛事组委会介绍,本届比赛报名人数突破12万,最终通过抽签选出3万名参赛者,规模创历史新高,赛事还特别设置了公益跑和亲子跑环节,吸引了更多普通市民参与,进一步推动了全民健身的热潮。
比赛路线延续了经典的城市地标穿越模式,从天安门广场出发,途经西长安街、金融街、奥林匹克公园等地,最终抵达终点国家体育场“鸟巢”,沿途的观众热情高涨,为选手们加油助威,展现了北京市民对马拉松运动的热爱。
埃塞俄比亚选手表现强势,中国选手稳步提升
男子组比赛中,埃塞俄比亚选手特斯法耶·阿贝拉从起跑阶段便展现出强大的统治力,半程过后便领先第一集团,尽管肯尼亚选手基普科里尔在最后5公里发起猛烈冲击,但特斯法耶凭借出色的冲刺能力,最终以2小时06分23秒的成绩冲线爱游戏在线,将赛会纪录提升了近1分钟,基普科里尔以2小时06分45秒获得亚军,另一名埃塞俄比亚选手格布雷西拉西耶位列第三。
女子组方面,肯尼亚选手切普科奇以2小时22分18秒的成绩夺冠,埃塞俄比亚选手阿雅娜和摩洛哥选手拉赫玛尼分获二、三名,中国女子选手表现同样亮眼,李芷萱以2小时28分35秒的成绩获得国内女子组第一名,位列总成绩第四。
本土选手突破自我,群众跑者展现风采
除了专业选手的精彩表现,本届赛事还涌现出许多感人的群众跑者故事,65岁的北京市民王建国连续第10年参加北马,尽管年过六旬,但他依然以4小时30分的成绩完赛,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掌声,另一位视障跑者李强在志愿者的陪伴下顺利完成比赛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永不放弃”的马拉松精神。
赛事组委会还为参赛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服务,包括医疗救护、补给站和志愿者支持,据统计,比赛期间共设置20个医疗点,出动300余名医护人员,确保选手安全完赛。
科技赋能赛事,绿色理念贯穿始终
今年的北京马拉松在赛事服务中融入了多项科技创新,组委会首次启用智能手环系统,实时监测选手的心率和身体状况,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为跑者提供个性化建议,赛事还推广环保理念,采用可降解材料制作补给杯和完赛包,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。
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在赛后表示:“北京马拉松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,更是展示城市形象和市民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,我们将继续提升赛事品质,推动马拉松运动在中国的发展。”
马拉松经济效应显著,带动城市活力
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之一,北京马拉松每年都能吸引大量外地跑者和游客,为当地餐饮、住宿、旅游等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,据不完全统计aiyouxi,本届赛事期间,北京市酒店入住率较同期增长30%,周边商圈营业额提升近40%。
赛事还通过电视和网络平台向全球直播,进一步提升了北京的国际影响力,多位参赛选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北京马拉松的组织水平和观众热情令人印象深刻,期待明年再次参赛。
全民健身热潮持续,马拉松文化深入人心
随着健康生活理念的普及,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接触马拉松运动,北京马拉松的成功举办,不仅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,也为全民健身注入了新动力,许多跑者表示,参加马拉松不仅是为了挑战自我,更是为了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和健康。
北京马拉松将继续秉承“健康、绿色、包容”的理念,为全球跑者提供更优质的赛事体验,赛事也将进一步挖掘马拉松文化的内涵,让这项运动成为连接城市与市民、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。
在欢呼声与掌声中,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下帷幕,选手们的拼搏精神、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以及观众的热情支持,共同铸就了这场体育盛宴,明年的北马,必将带来更多精彩与感动。